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定分”重在“止争”,对于法官来说,结案不是终点,解纷才是。有这样一群法官,以明辨是非的法律智慧、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如我在诉的责任担当,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定分止争”之理念,践行着“高质量办理每一起案件”的诺言。威海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定分止争”栏目,聚焦审判台前幕后,展现法官真实面貌,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带您领略法官做实定分止争的多种“技艺”,感受法治的力度与温度。
定 分 止 争

海的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奔涌着藏锋蓄锐的磅礴力量。“威海市年度政法人物”“威海市十佳法官”“威海市最美法官”……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一名法官伏案阅卷的日夜深耕、纠纷化解的主动担当,更是对公平正义的矢志追求,对司法初心的执着践行。她就是李云飞,威海经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推开李云飞的办公室,那些烫金的表彰、明艳的锦旗被妥帖的收进书柜的最深处,目之所及,只有一本本标注细密的案卷文件、翻折泛旧的法律书籍,一页页卷起的边角里,藏着反复摩挲的思考、逐字推敲的严谨和对案结事了的执着。
01藏于字里行间的担当
当傍晚的余晖悄然漫上电脑屏幕,停驻在文档页脚的62页上,她仔细整理了成堆的卷宗材料,为这份3万余字的判决书敲下了最后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是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房地产公司与建设公司因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诉至法院。案件审理期间,房地产公司累计提出诉讼请求近二十项,双方围绕工程质量、修复方案、修复造价等问题先后申请专业鉴定10次。庞杂难理的工程台账、陌生晦涩的行业标准、艰深专业的施工图纸、细碎复杂的修复内容……这些常人眼中的“死结”“难题”,却是李云飞在一抹抹暮色中落笔的答卷。
“建设工程的修复方案是否契合规范,是否兼顾安全与经济性的分歧,修复造价数额是否公允,是否匹配实际施工成本的争议,这些需要法官以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素养来汇聚梳理各方意见……”台前的数次现场勘核、十余轮庭审质证,幕后的反复协调斡旋、无数次阅卷研判,她在层层堆叠、日益厚重的案卷中,将房地产公司对工程安全的诉求、建设公司对修复责任的辩解、鉴定机构对工程修复的专业意见逐一拆解、熔炼重构,以一份逻辑缜密、裁决清晰的判决书,为这起工程质量纠纷,画上了掷地有声、权责明晰的句号。
在浩繁卷帙的淬炼中,这并不是李云飞写过的字数最多的判决,但每一页的严谨落笔、每一处的细节勘校、每一项的权责明晰,都同样藏着她扎根个案、躬身践行的司法担当。
02藏于判决之外的细腻
2024年,李云飞迎来了“零帧起手”的新挑战——行政审判。无论是知识体系的更新,审理细节的把控,还是协调技巧的打磨,李云飞的每一步摸索前行都谨慎不易,却又因性格里的细腻,迈得格外沉稳扎实。
一起工伤保险资格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某公司以“员工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双方非劳动关系”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驳回相关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法条判例的深度梳理、争议焦点的精准拆解、证据细节的反复核查、庭审质证的周密预判、多方诉求的全面考量……李云飞用极度的细致一一填补着经验不足的短板,为案件审理铺就了扎实的基础。
案件宣判时,李云飞更是做足了准备,针对原告公司关于“上班合理路线的认定标准”“为何超龄未享养老待遇的务工农民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核心疑点,她结合案卷中的关键证据,对着法律条文、相似判例逐条解读。细致充分的前置工作、详实清晰的判决内容,叠加着这份针对性极强的宣判释法、沟通疏导,让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原告公司在被驳回诉讼请求后选择服判息诉。

李云飞并未止步于个案的化解,而是结合综合审判庭既处理行政诉讼,又解决民事纠纷的特点,提出类案一揽子化解思路:“对于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可以在判断工伤认定是否准确基础上,协调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伤认定机构、社会保险机构共同商讨民事赔偿事宜,将工伤认定与民事赔偿一并予以确定”。基于此,她经手的工伤认定类案件诉前化解效果显著,极大程度减轻各方诉累。
03藏于职能延伸的初心
或许是那起果树浸水减产案里深一脚浅一脚的田间走访,或许是一次次走村入户为困难群众现场解纷的耐心倾听,又或许是走访调研时捕捉到的企业对环保合规、纠纷化解的迫切法治需求,李云飞深切感受到,越贴近群众越能懂得民生所盼。结合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经验,她不断思考,如何才能紧扣群众需求、贴合地方生态与产业实际地延伸司法职能?

要把问题化解在源头!在这片正打造乡村振兴无花果样板区的土地上,产业发展期间难免遇到土地流转、产销权责纠纷、废水排放、废料堆积污染等成长阵痛。为摸清发展痛点,找准司法服务的着力点,李云飞沉下心梳理类案、研判症结,再带着这些“纸上研判”扎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地走访,摸清、整合果农与企业的期盼与诉求,为无花果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站的挂牌,筑牢了贴合产业实际、兼顾生态保护、精准回应民生的坚实基础。
要把修复工作落在实处!环境资源审判的核心不仅是厘清责任、裁判纠纷,更在于修复受损生态、守护自然底色。带着这份生态守护的初心,李云飞主动联系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在与检察院、渔业主管部门等多方志愿者们一起将120万尾鱼苗投放入海时,那曾停留在裁判文书上的生态修复责任,终于化为了看得见的碧波漾动、鱼群穿梭。
扎根审判一线的20余年,李云飞将荣誉归于过往,把初心落在当下,她将青春沉淀在一本本厚重的案卷里,将名字写进每一份公正的判决里,把司法的力量与温度刻印在每一名当事人的对公平正义的真切感受里。她说,有些力量,不必声张,就像大海从不言说自己的深邃,只是默默地用一朵朵执着涌动的浪花,稳稳托举着每一个漂泊的船,驶向公平与正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