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25年11月14日
访谈嘉宾: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谭绍伟
访谈背景:今年以来,行政审批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工作部署,紧扣全区“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重点任务,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流程优化,推动企业群众办事从“好办、易办”向“快办、智办、优办”升级,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撑。围绕增值化服务、人工智能客服、餐饮审批“一类事”等热点话题,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管委网特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谭绍伟进行交流介绍。

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谭绍伟
访谈内容
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管委网:请您介绍我区今年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工作的相关情况。
谭绍伟: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给企业带来更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我们秉持“资源整合、流程整合、服务整合”的思路,联合党群工作部、政法工作部、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等部门,在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推出了政策、金融、法治、知识产权、职工服务等5大类“政务+”涉企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具体来说:一是政策服务精准直达。线上通过“政务e厅”公众号建立“智能匹配+精准推送”的惠企机制,线下设立惠企政策专窗,配备“政策专员+AI助手”,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二是金融服务深度赋能。整合企业开户、信贷等14项金融职能进驻专窗,联合财政金融局开展了3场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政策解读活动,已为12家企业提供了专业金融咨询。三是法治护航全面覆盖。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法治服务区”这一集成化服务阵地,为全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解、公证等全链条服务。四是知识产权协同高效。依托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平台,提供创新主体备案、专利预审、维权调解等5大类服务,构建“企业需求—政府指导—审查提速”联动机制,帮助企业快速转化核心技术。五是工会服务集成供给。在政务大厅嵌入就业服务、技能提升、重病关爱、困难帮扶等9项工会普惠服务,打造“订单式培训+工作室传帮带+志愿队匠心行”三位一体的产业工人培育体系。
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管委网: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为项目企业提供了哪些具体服务措施?
谭绍伟:我们把“分类施策、精准服务”作为城市更新改革的核心抓手,这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也是推动项目“快落地、见效好”的关键举措。我们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行差异化审批。比如对老旧住区改造这类贴近民生的项目,实行“审批豁免”,不再要求单独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而是以多部门联合审查意见代替,直接进入后续审批,大幅节省时间。对市政管线更新项目,由于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容易产生交叉施工问题,我们提前联合建设、城管、交通等部门介入,在项目前期明确各方职责和施工时序,从源头减少工期延误。对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老旧厂区与建筑更新,采用“正负面清单评估+申请人承诺+多部门联合认定”模式,加快项目审核速度,助力这些“工业锈带”尽快转型为“发展秀带”。目前,已有多处老旧厂区通过该模式实现盘活利用。
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管委网:今年新上线的AI政务客服相比以往的传统服务模式,具有哪些优势?
谭绍伟:政务服务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AI对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今年初上线的AI政务客服,深度融合了DeepSeek和通义千问双大模型技术,并结合本地化知识库构建了全新的客服体系。相比传统模式,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答复更精准。系统整合了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1200多个事项的办事指南、窗口电话及多部门惠企政策,累计录入政策文件2000多份、150余万字,建立起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本地化知识库,能够根据群众咨询精准匹配信息并给出准确答复。二是服务更便捷。AI政务客服支持群众通过“威海经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区门户网站等渠道,用自然语言提问,获取个性化办事指引,打破了传统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解决了“上班没空问、下班无处问”的难题。现在无论是夜间、周末还是节假日,群众都能即时获得响应。三是运行更高效。AI政务客服不仅是服务群众的工具,也是工作人员的智能助手。它提供政策搜索、常见问题自动回复等功能,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负担,提升了整体服务效率。
威海好博平台_好博(中国)管委网:请您介绍今年经开区在推进落实餐饮经营审批“一类事”方面的有关情况。
谭绍伟:今年,我们围绕服务全区2800多家餐饮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持续推进餐饮审批“一类事”改革提质增效,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构建集成化线下服务体系。整合10个部门业务,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餐饮“一类事”综合受理窗口,梳理6类餐饮业态准入清单,提供“主题式”引导和“套餐式”办事指南。配备“一件事主理人”,依托“窗口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复杂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0%。二是搭建全流程线上服务网络。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将11个关联事项整合为“开餐馆一类事”,申报材料从51份精简至24份,环节压缩为3个。线上开通公众号专用端口,提供AI咨询、视频指导等服务,线下构建7×24小时服务矩阵,已累计服务超过3800人次。三是打造事前服务指导模式。在政务平台增设事前咨询服务,组建专业团队,提供装修图纸、设备配置等标准化指导。针对6类细分业态制定行业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首次核查不合格率从32%降至6%。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广泛普及标准规范。四是构建全周期餐饮服务生态。围绕餐饮企业全生命周期,在筹备阶段整合15项服务,今年已帮助7家企业获得金融贷款、13家完成商标注册;营业阶段提供24项增值服务,匹配人才、引入中介服务30余次。编制服务手册并生成11类高频事项“二维码矩阵”,方便企业“码上办”。开展“入市第一课”等专题培训100多场,覆盖570余家新开办企业。同时,加强对审批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推动服务提质增效。